沁      園      春      丹      詞      註


 

沁園春丹詞註    (出六十四卷版呂祖全書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了真子蕭廷之元瑞註

 

七返還丹。

火生數二。成數七。返者自下而返上。還者自上而還下。或曰木三金四。合成七數。故曰七返。其說亦妙。蓋金木乃水火之母。五行之宗祖。還丹之根基也。茍以涕唾津精氣血液為七返。謬之甚矣。雲房詩曰。七般靈物盡為陰。若將此物為丹種。怎得飛昇貫玉京。紫庭經曰。七件陰物何取焉。還丹之名不一。或曰大丹。內丹。玉壼丹。絳雪丹。赤赫金丹。龍虎大藥。九轉神丹。宇宙之主。神符白雪。龜精鳳髓。兔髓烏肝。先天地精。皆不過真鉛真汞交結而成。迨非凡鉛凡汞。金石草木有質之藥。汞是九轉真汞。鉛是七返真鉛。惟茲二味。是天地之真氣。日月之至精。於外配則明象乾坤。於內配則符合造化。有生有殺。為虎為龍。蘊精義而遣作夫妻。繼祖宗而故稱父子。二味既曉。兩性須知。因媒而男女和諧。賴母而子孫成長。聖人至秘。玄之又玄。修丹之士。當返求諸己而已矣。

在人先須煉己待時。

道不遠人。百姓日用而不知也。煉己。乃煉形之道。莫不擘裂鴻濛。鑿開混沌。採真一之精。抱先天之炁。而為丹基也。不可以非類而造化。故參同契云。燕雀不生鳳。狐兔不乳馬。同類易施功。非種難為巧。金華洞主。答太室山人曰。積其陽魂。消其陰魄。以其陽兵。戰退陰賊。八卦相盪。五行相剋。歸根復命。還丹烜赫。以精煉形。非凡砂石。或者以煉己為煉土。其說亦妙。蓋藥產西南坤地也。大要知時。茍失其時。天地之間。憑何節候而生萬物。陰陽之炁。憑何而生龍虎哉。弦後弦前。乃時中之造化。坎離交處。乃刻裏之工夫。到此微妙。莫非口訣。

正一陽初動。中宵漏永。

宇宙在乎手。萬化生乎身。毗陵師曰。煉丹不用尋冬至。身中自有一陽生。時中有時之工夫。刻中有刻之工夫。

溫溫鉛鼎。光透簾幃。

鉛鼎。即造化鉛鼎也。溫溫。謂火力不使之虧欠。必也溫養而成丹。毗陵師曰。金鼎常畱湯用暖。玉爐莫要火教寒是也。雲房有閉戶垂簾默默窺之句。下功夫處。神光晃耀。透徹簾幃也。

造化爭馳。龍虎交媾。

夫造化之爭馳也。龍吟雲起。虎嘯風生。必也使水虎擒火龍。互相交媾。入藥境曰。鉛龍升。汞虎降。馳二物。勿縱放。茍運火失時。則龍虎不交。鉛汞飛走矣。紫陽詩曰。西山白虎正猖狂。東海青龍不可當。兩手捉來令死鬬。化成一塊紫金霜。兩手捉來。不過要其交媾。方能凝結成寶也。

進火工夫牛斗危。

夫火者。太陽之真精。有名而無形。故參同契曰。既得真鉛。又難真火。豈輕議哉。火起於水中者何。蓋坎屬水。坎中有真陽。乃真火也。龍虎會合。金木交併。則真火炎其中矣。進火之功也。有剛柔文武斤兩法度。二八臨門。六一固濟。循卦爻。沿刻漏。了屯蒙。明否泰。分二弦。辨晦朔。始復終坤。起晨止晦。則陰陽舒卷。金水調和。如或火候失時。霖旱不節。隆冬大暑。盛夏嚴霜。金宮既砂汞不調。一鼎乃蝗蟲競起。金虎木龍沸騰。坎男離女奔逸。此皆運火過差。靈汞飛走。所謂纖芥不正。悔吝為賊。毫髮差殊不作丹是也。可不慎之。牛斗危者。當牛斗值時下功也。

曲江上。見月華瑩淨。有箇鳥飛。

人之小腸。九盤十二曲。謂之曲江也。月乃藥之用。言其瑩淨無瑕。乃至寶也。有箇鳥飛。乃陰中含陽也。劉海蟾詩曰。幾度鳥飛宿桂柯。又曰。鳥飛兔不驚。古詩曰。有箇鳥飛入兔宮。皆此意也。

當時自飲刀圭。

當行功交會之時。下手自土釜採而飲之。故入藥鏡曰。飲刀圭。識土釜者。可與合語刀圭之妙。

又誰信無中養就兒。

還丹之道。乃無中生有。漸採漸煉。結成聖胎。無質生質。養就嬰兒。故紫清先生詩曰。世事教人笑幾回。男兒曾也會懷胎。自家精血自交媾。身裏夫妻是妙哉。

辨水源清濁。

清靜經云。天清地濁。男清女濁。清者濁之源。無他。陽清而陰濁也。輕清者浮而在上。真水銀是也。重濁者沉而在下。真鉛是也。一物兩用。可不辨明清濁升降之道乎。

木金間隔。

木居東方甲乙。在象為青龍。在卦為震。乾之長男也。火之母也。金之妻也。青衣女子也。碧眼胡兒也。東海青龍也。木液也。金居西方庚辛。在象為白虎。在卦為兌。坤之少女也。水之母也。木之夫也。素練郎君也。白頭老子也。西山白虎也。金精也。隔居卯酉。無由聚會。須托黃婆媒合而為一也。紫陽曰。木金間隔會無因。須仗媒人勾引。然後木生火。金生水。水火同鄉。則金木交併矣。

不因師指。此事難知。

金丹大藥。古人以萬劫一傳。玉笥靈篇。學者之十迷八九。聖師口口。歷代心心。若非心傳口授。縱使三傑之才。十哲之智。百端揣度。亦終不能下手結就聖胎矣。所謂饒君聰慧過顏閔。不遇明師莫強猜。只為金丹無口訣。教君何處結靈胎。劉海蟾詩曰。此道迥昭彰。如何亂揣量。金丹之道。若不遇真師。實難知矣。

道要伭微。天機深遠。

大道無形。生育天地。大道無情。運行日月。大道無名。長養萬物。吾不知其名。強名曰道。杳杳冥冥。其中有精。恍恍惚惚。其中有物。視之不見。聽之不聞。搏之不得。無中生有。天機深遠。玄妙難測。陰符經曰。天有五賊。見之者昌。知之修煉。謂之聖人。茍非洞曉陰陽。深達造化。安能鑿開混沌。採天地父母之根。而為大丹之基。擘裂鴻濛。取陰陽純粹之精。而為大道之基。攢簇五行。和合四象。三花聚頂。令一氣不昏。五氣朝元。使陽魂不亂。放縱於杳冥之中。往來於恍惚之內。搬運出入。移神陽舍。功成行滿。位證天仙也。況金液還丹。惟有一門。豈可與傍門小法。竝日而語耶。

下手速修猶太遲。

千經萬論。皆不言下手工夫。惟傳之口訣。夫下手之初也。動乾坤之橐籥。採坎離之刀圭。握一身之神。歸於天谷穴中。容而養之。則神氣歸根。名曰回風混合。密固根源。此乃守真一之道也。龍虎經曰。神室上下釜。變化在手中。所以正一真人。論青蛇之劍。西蜀老翁。得金鎚之妙。呂公諭之為火杖。青城空同謂之劍不是道。此皆窮盡蹤跡。擘劃無根。若無下手。徒論金丹。萬無一成矣。古歌云。聖人識得造化意。手搏日月安爐裏。陰符經云。宇宙在乎手。萬化生乎身。夫學而不遇。必遇至人。遇而不勤。終為下鬼。老子曰。上士聞道勤而行。仙道惟人可以修。古云神仙只是凡人做。當知輪迴事速。業報難逃。富貴榮華。殆非久計。下手速修。猶恐太遲也。

蓬萊路。仗三千行滿。獨步雲歸。

蓬萊三島。乃海上仙山也。在人一身。亦有蓬萊三島。頂曰上島。心曰中島。腎曰下島。紫清先生詩曰。人身自有一蓬萊是也。三千功行。乃九年抱一之數也。九年功滿。或分形散影。或出有入無。或輕舉遠遊。隱顯莫測。或換骨昇仙。遨遊蓬萊島。或太乙見召。移居中洲。各隨其功行之淺深也。窰頭坯歌曰。九年火候都經過。畱形住世不知春。忽爾天門頂中破。真人出現大神通。從此天仙可相賀。參同契曰。道成德就。潛伏俟時。太乙乃召。移居中洲。功滿上昇。應籙受圖。彭真人註曰。太乙真君。乃內煉之主司也。世人初得道。鏤名金簡。于此洲膺籙受圖。乃獲上昇也。

 

 

沁園春丹詞 

林屋山人全陽子註解

七返還丹

七火數也。煉丹之法。其先以紅投黑而生藥。既有藥。然後進火。煉黑入紅而成丹。故曰七返還丹。即非自寅至申之七時也。張紫陽悟真篇云。金公本是東家子。送在西鄰寄體生。認得喚來歸舍養。配將姹女作親情。是此義也。

在人先須煉己待時。

離騷遠遊篇云。毋滑爾魂兮。彼將自然。壹氣孔神兮。於中夜存。虛以待之兮。無為之先。即煉己待時之謂也。要在收視返聽。寂然不動。凝神於太虛。無一毫雜想。少焉神入氣中。氣與神合。則真息自定。神明自來。不過片晌間耳。邵康節先天吟云。若問先天一字無。後天方要著工夫。丹法亦然。採藥於先天則無為。進火於後天則有為。不可以一律齊也。

正一陽初動。

白紫清珠玉集丹髓歌云。煉丹不用尋冬至。身中自有一陽生。然吾何以知身中之一陽生也。蓋彈指聲中。巽豁開而心覺。恍惚之時是也。吾於此時。鼓之以橐籥。煅之以猛火。則真鉛出坎。而河車不敢暫畱停。運入崑崙峰頂。乃可以為還丹。邵康節恍惚吟云。恍惚陰陽初變化。絪縕天地乍迴旋。中間些子好光景。安得工夫入語言。非洞曉陰陽造化。疇克知此。

中宵漏永。

中宵。即夜半子時也。周易參同契云。含元虛危。播精於子是也。又云。晦朔之間。合符行中。謂三十日夜半。子時之前。介乎晦朔之間也。若蹙之於一日。則每夜子時之前。即晦朔之間。初不拘於三十日之半夜也。悟真篇云。日月三旬一遇逢。以時易日法神功。其說明矣。漏者滴漏。有內有外。在內乃氣之出入息也。薛紫賢復命篇云。此心却似糠灰火。靜坐時聞滴漏聲。是也。在外即是漏也。或疑悟真篇。有須知大隱居朝市。休向深山守靜孤之說。殊不知在深山。則難得燈與漏也。或又疑曰。陳泥丸翠虛篇云。若言刻漏無憑信。不會伭機藥未成。而又云。日視土圭。夜瞻刻漏。謬之甚矣。何其說之自相戾也。曰修煉之初功夫未純熟。恐或差違故必外立刻漏。以時候之準則。若至於功夫純熟。丹田有種。則精生有時。時至神知。雖當寢寐。不待喚醒。而亦自覺悟。又何必刻漏為哉。漏永者。言其點點相續無間斷也。在吾身求之。則真息綿綿。勿令閒斷。如漏水之相續無異也。

溫溫鉛鼎。光透簾幃。

鼎。謂下丹田也。子時將至。而陽氣潛萌於其下。所以溫溫也。簾幃者眼也。垂眼下視。有垂簾之象。故曰簾幃。丹田有藥。而陽氣上升。透於兩眉之間。是以有光。譬室中有燭。燭光映於牕牖而明。蓋非牕牖之明。乃燭之明也。或者乍見此景。而驚訝以為奇異。則心動而神散矣。欲望成丹。不亦遠乎。

 

造化爭馳。

爭馳。未坤之末。復之初也。其時瓊鍾一扣。玉洞雙開。復命謂兩畔同升共一斤是也。

虎龍交媾。

參同契云。龍呼於虎。虎吸龍精。兩相飲食。俱相吞併。作丹之時。要在心息相依。然後神凝氣聚。交媾為藥。陳朝元玉芝書云。伭黃若也無交媾。爭得陽從坎下飛。故必陰陽交媾。丹田有藥。乃可以進火也。

進火功夫牛斗危。

牛斗危。乃身中火候之方位。謂進火功夫。自子而發端。至寅而搬運。如天之生物。胚胎於子。至寅而出也。參同契云。始於東北箕斗之鄉。旋而右轉。嘔輪吐萌。翠虛篇云。有一子母分胎路。妙在尾箕斗牛女。與此同旨。或以牛斗危。為猶鬬危。引用悟真篇。兩手捉來謂死鬬之語。以發明之。是亦一說也。

曲江上見月華瑩淨。

翠虛篇云。西南路上月華明。大藥還從此處生。記得古人詩一句。曲江之上鵲橋橫。古仙本以小腸有九盤十二曲。是為曲江。後人復以鼻口之間為曲江。二說俱通。而翠虛又以西南路上。發明其說。可謂深切著明矣。蓋西南屬坤。坤為腹。藥生於丹田之時。陽氣上達。麗於目而有光。故自目至臍。一路皆虛白晃耀。如月華之明也。

有箇烏飛。

有箇烏飛者。身中之天地交。坎離合。二氣絪縕。結成一滴露珠。而飛落丹田中也。陳希夷指玄篇云。有箇烏飛入桂宮。翠虛篇云。紅蓮含蘂。露珠凝碧。飛落華池滴滴。珠玉集還源篇云。人能明此理。一點落黃庭。白紫清詞云。而今識破金烏。飛入玉蟾窟。皆此義也。

當時自飲刀圭。

醫書言方寸匕。又言刀圭者。刀頭圭角。些子而已。自飲云者。遍歷三宮。降而入口。與悟真篇謂脫胎入口身通聖。其義一也。或疑既脫胎。何為復入口。遂以為丹自外來。從而吞嚥外物。去道遠矣。翠虛篇不云乎。採之煉之未片餉。一氣渺渺通三關。三關來往氣無窮。一道白脈朝泥丸。泥丸之上紫金鼎。鼎中一塊紫金團。化為玉漿流入口。香甜清爽遍舌端。是豈自身外而來者耶。

又誰信無中養就兒。

金丹大道。至簡至易。於無中生有、養就嬰兒。如涕唾精津氣血液之類。止可接就。以為階梯。非丹寶也。學者局於管見。往往以先入之說為主。更不肯參究丹書。雖有道者。欲與開發。孰為之信。翠虛篇云。怪事教人笑幾回。男兒今也會懷胎。自家精血自交結。身裡夫妻是妙哉。蓋夫婦即陰陽之異名。非真有所謂夫婦也。或者偏執竹破竹補之說。遂謂以人補人。而專意三峰邪術。又安信金丹乃清淨無為之道。而果於無中生有哉。

辨水源清濁。

清濁之說。蓋嘗辨之矣。一曰天清地濁稟生成。一曰取清捨濁更玄玄。今曰水源清濁。則請就水源兩字辨之。蓋天一生水。其位居北。以八水同歸於此。故謂之水源。翠虛篇云。促將百脈盡歸源。蓋謂此也。在上曰清。在下曰濁。始者上下相交。混而為一。久之則漸漸矴。漸漸清。清則至藥生於其中矣。劉海蟾還金篇。謂水澄凝琥珀是也。乃若留清去濁之說。則自是一義。愚註參同契。於形體為灰土。狀若明牕塵下。已詳言之。

木金間隔。

人身有一物分而為二。其浮者為木。沉者為金。一東一西。故謂之間隔。若得斗柄之機斡運。使之上下循還。如天河之流轉。則木性愛金。金情戀木。而刑德並會。不間隔矣。彼有以兩目交光於中央。為金木不間隔。此一說。然以參同契悟真篇考之。則所謂金木間隔者。蓋在內而不在外。

不因師指。此事難知。

悟真篇云。饒君聰慧過顏閔。不遇真人莫強猜。蓋丹經所陳。或假物以明理。或設象以寓意。名義不同。學者卒然讀之。莫不有望洋之歎。且以五行言之。或曰金木。或曰金土。或曰水火。或曰金火。或曰金水。或曰水土。使人心目俱眩。誠不易知也。

道要玄微。

丹道之要有二。日交媾。日進火。雖有先後次序。要皆一片功夫。蕭紫虛金丹大成集。謂刻裡功夫妙更奇是也。伭哉微哉。

天機深遠。

天機。謂半夜子。陽初動之時也。天機將至。人能動吾之機以應之。則天人合發。內外相符。結而為丹矣。雖曰一日十二時。凡相交處亦皆為。而古仙必用半夜子。陽初動之時者。其時太陽正在北方。而人身氣到尾閭關。蓋與天地相應。所謂盜天地。奪造化。惟此時為然。迺若丑時。則太乙已徧。人身之氣。已過尾閭矣。寅時則太陽已出地。人身之氣。已過腎堂矣。皆不可用也。玉芝書云。凡煉丹。隨子時陽氣而起火。其火方然。餘外別時起火。其火不全。斯言盡之矣。

下手速修猶太遲。

下手。謂烹煉之時。握一身之神。歸於天谷穴中。而不可縱放。非真有所執也。或泥下手兩字。正合悟真篇。兩手捉來令死鬬之說。於是努力提拳。或掩耳鼻。或摩腰腹。或以大指掐掌心。或以中指扺臍輪。不亦勞乎。速修猶太遲。謂光陰迅速。而貴乎及時修煉也。

蓬萊路。仗三千行滿。獨步雲歸。

三千行滿。謂九年三千日也。三千日內。務要積德累行。十二時中不可須臾離道。劉虛谷還丹篇云。大功欲就三千日。妙用無虧十二時。是也。丹法片餉結胎。百日而功靈。周年而胎圓。九年而行滿。皆有程度。決無今曰遇師。明日便能成仙之理。當知一年而小成。九年而大變。始而易氣。次而易血。次而易脈。次而易肉。次而易髓。次而易筋。次而易骨。次而易髮。次而易形。九年而閱九變。煉盡陰氣。變成純陽。然後可以遺世獨立。羽化而登仙也。曾至游集仙傳。載陳朝元戒世云。為善事者必享福報。積陰德者子孫榮昌。不殄天物。不肆盜淫。不毀正教。善事也。救死扶傷。急人患難。無縱隱賊。陰德也。不作善事。不積陰德。則惡道無所不入矣。朝元此言。蓋為俗人說也。况學仙者乎。大抵欲修仙道。先修人道。人道不修。則仙道遠矣。又豈不見悟真篇云。大藥修之有易難。也知由我亦由天。若非積行修陰德。動有羣魔作障緣。學者詎可以我命在我之說自諉。而不務功行為急哉。嗚乎。功行三千。大羅為仙。行滿八百。大羅為客。吾黨其勉諸。大藥無過精氣神。要樞總在沁園春。先生深會純陽意。盡把玄機說與人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元貞乙未(1295年)四月望日三山王都中炷薰再拜謹題

 

 

 

回首頁